股票配资网上交易
发布日期:2025-02-17 22:10 点击次数:130

按天配资怎么玩 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秘 全新的生态保护创新与探索|一线调研

按天配资怎么玩 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秘 全新的生态保护创新与探索|一线调研

  在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青藏高原按天配资怎么玩,眼下正开展着一场全新的自然生态保护管理制度创新与探索,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据日前公布的《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进入高质量建设新阶段”。三江源国家公园官方微信8日消息称,多家机构在三江源区域约36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首次完成我国大规模雪豹种群评估。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全力构建新形势下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是我国首批和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承担着为全国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职责。

  如今,在这片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1.7万名牧民放下牧鞭,戴上“生态管护员”的红袖标,从事草原管护、生态观测、气候监测等工作,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和改革红利获得者。

  一个“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率先建成,解决了当地生态环境监测条件艰苦、效率较低的难题;自然奇观与文化体验的融合,让游客们在感受“大美青海”的同时,也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感受高原牧区的独特魅力。

  生态保护与社区和谐发展之路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索索带着牧民们沿湖巡查。这位32岁的藏族汉子被晒得黝黑,毡帽、墨镜和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

  自从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索索便和村上的64位村民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生态管护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黄河源头,这些生态管护员们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进行巡护。

  “每人每月有1800元工资。”索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野生动物都是他们的管护对象。在日常巡护中,除了发现并制止非法行为,还要收集物种、植被信息。“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索索说。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管护的要求,结合精准脱贫,当地实行了生态管护“一户一岗”的政策,生态管护员工资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其中基础工资占70%,每季度发放一次;绩效工资占30%,年终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兑现。

  目前,玛多县已有30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年人均增收2.16万元。政府还为这些生态管护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们正在休息。摄影/章轲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少牧民加入了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中。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牧民桑周通过担任本地向导带领访客到昂赛大峡谷游览、观测野生动物,每年能增收1万多元。

  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国家公园区域内农牧民的生活福祉和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原住民一直以来守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家园,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大量开发生态资源来实现自身生活水平提升的机会,理应得到一定的补偿或奖励,为其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

  实现全民共享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目标之一。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有机联动,创新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引导1.7万名牧民转变为生态管护者和获益者,让更多的园区牧民端上了绿色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除了“一户一岗”政策外,三江源国家公园还通过推行新型畜牧业合作经营方式,开展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制提升改造,成功地将农牧民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过去的分散状态转变为适度规模生产。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莫曲村已连续两年为牧民分红30余万元。

  “天空地一体化”助力生态监管

  2024年9月1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一周年的日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消息称,一个“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率先建成,解决了当地生态环境监测条件艰苦、效率较低的难题。

  三江源生长着众多高原植被,繁衍着众多濒危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敏感且脆弱。如何在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地面监测能力匮乏的条件下开展全方位的综合监测与保护,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前沿科技技术应用于生态管理,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对重点生态区域的全方位实时监测。“这一体系建设不仅提高了生态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工作人员介绍说。

  工作人员介绍,该监测网络体系拥有独具特色的空基监测系统,实现“远距离、大范围、非接触、全方位”的近地实时监测。该系统通过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海拔无人区设立监测点,安装800万—1000万像素高清、星光级重载云台摄像机进行360度拍摄,观测距离最远可达15公里,夜晚最远可达3公里,通过光缆线将数据实时传回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数据库。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观测。摄影/章轲

  “只要点击鼠标,就可24小时动态监测三江源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栖息活动变化。”工作人员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主任靳代樱介绍,以前接到任务,从下园区核查确认到核查成果提交业务闭环,至少需要4到5周才能完成。现在,整套业务从宏观遥感监测数据获取处理到一线基层数据反馈上报,再到节点大数据中心智能整合分析,1周即可完成。

  在前不久召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实践新闻发布会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表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体系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监管、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巡护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和安全高效的技术保障。

  评估结果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内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以前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园区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自然奇观与文化体验的融合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一堂自然教育课程展示“一滴水”从高原雪融到江河汇聚的奇妙旅程。通过影像,让人们感受源头雪山融水的奇景,观察水在高原上的流淌路径。

  一次科普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当地藏族群众可以分享当地与水相关的传统故事和习俗,他们用朴素的方式处理生活用水,进行循环利用。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介绍,早在建园之初,公园就充分挖掘和整理园区内地质地貌、水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和美学价值,构建起多方参与,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为特点的自然环境教育体系。

  2019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管理办法(试行)》;2023年8月,青海省政府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专项规划》。针对三江源地区海拔高、环境特殊等情况,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了以管理局展示陈列中心为核心、园内10处自然教育中心为分支、省内外展示陈列机构和园区生态监测站为点面的“1+10+N”自然教育基础网络。

  按照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要求,三江源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禁止开展旅游、探险、穿越等活动,一切组织或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一般控制区是开展生态游憩和自然教育的主要场所。

  通过综合施策,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现整体提升,林草覆盖率达到74%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难得一见的雪豹、金钱豹、欧亚水獭频频亮相,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在江河源头撒欢。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报告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以来,三江源地区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更好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

  今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称,将编制“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纲要按天配资怎么玩,健全三江源“中华水塔”保护支持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推荐资讯
友情链接: